原创,请勿转载
过去7年在各种机缘巧合下买过7辆车,有北美街车本田Civic,混动鼻祖普锐斯的V版,只在北美发售并于2016年全线停产的丰田子品牌Scion旗下的掀背小轿跑tC,水平对置发动机+全时四驱国内小众北美爆火的斯巴鲁森林人和Crosstrek,纯电动车特斯拉 Model3,长踞北美销量总榜首的福特皮卡F150。这7辆车涵盖了各种常见车型,不同的发动机系统,除了第一辆车是二手的以外,其他都是新车,其中有一辆是lease的。
虽然涉及面广,但主要还是聚焦在平民级新车这个范畴 – 个人对于二手车敬而远之,一是不懂,二是每辆二手车都不一样,比价相对困难;至于豪车,在北美买比国内便宜不少,而且越贵的车和在国内买的差价越大,所以家里有矿的同学,在北美直接挑最贵的车买就对了,买的越贵相当于赚的越多,本人穷,没脸讨论。

下飞机第一件事,提车
我到美国的第一辆车是从朋友那里接盘的二手车,2012 Honda Civic。那时候朋友准备回国发展,和我去美国的时间刚好对的上,想到在美国没有车寸步难行,不用犹豫就入手了。我们在上海的老友记主题餐厅交接了车钥匙和Title(相当于车的产权证明)。到了洛杉矶,一落地就打车直奔朋友原来的办公室取车,接着便一路向北直奔学校了。后来想想觉得很庆幸,要不是因为这无缝的交接,我在美国开始一两个月的生活会非常麻烦,也就没法很快适应并投入到繁忙的学业中。毕竟这是跨洋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,当时Uber并没有普及(就算普及了也贵啊),学校在村里也没有公交,自己没有车的话,去趟超市得求有车的同学拼车,更别提快速熟悉周边的生活环境了。在做登陆北美的准备时,买车这件事和打包行李、换汇、找房子这些最优先级的事情同等重要,因为有车开可以让你事半功倍。当然也可以考虑先租一辆车用上一两个月,北美的租车市场很发达,提前在网上定好,下飞机了直接在机场取,非常方便。如果暂时没有当地的驾照,可能会被强制要求买全车险,虽然比较贵但也是值得的,初来乍到不熟悉这边的路况,风险相对较高。
我把中国驾照做了翻译公证,在很多州或省是可以用一段时间的。安顿下来后我马上就去把当地的驾照考了,在北美,驾照相当于身份证,去哪办事甚至乘坐飞机都会用到,有了驾照就不用去哪都拽着护照了。美国加拿大考驾照的流程很类似,我在这里介绍了加拿大考驾照的全流程。
买了车还要记得及时上保险,我在这里对北美的车险做了详细的介绍。至于过户,只要上家在title上面签了名,自己把title带过去当地车管所办理注册即可。
本田Civic在北美是同级车里常年的销量冠军,非常保值,传说中花八九千美金买的二手Civic开两年,卖出去可能是同样的价格甚至还有小赚。我开了一年一万迈,降一千多刀转手给了下一届的同学。作为入门级代步神车,实在没什么可挑剔的,个人觉得刚到北美,没有什么特殊的需求,两万左右的预算买新车,或是一万出头想买二手车,无脑入Honda Civic绝对不会后悔。当然,和它相爱相杀的丰田卡罗拉也是不错的选择。
买车前必看的网站
确定好自己要买什么车之后,我会先去几个比价网站查询该款车型在当时当地的市场价格。我用最多的是Kelly Blue Book (KBB),如下图,某款车MSRP即厂家建议价$33,436,dealer的invoice发票价格是$31,028,在指定区域(一开始要求你录入邮编)交易的价格区间$30,306到$32,719,这样心里面对这个车的价格有个概念,基本上能拿到invoice左右的价格就算不错了。

类似的网站还有很多,比如下面的Unhaggle,这些网站给的数据应该都很接近,只要看两三个知道大概的价格区间就可以了。买卖二手车的话,Carfax可以用来查二手车的历史, 有没有抵押贷款,有没有出过事故,非常透明;Autotrader对二手车的估价也是重要的参考。

稳住,我们能赢
通过上面网站查到的价格很准确,也可以看出没什么人会按照MSRP原价去买新车,dealer总是会给这样那样的折扣(高端进口车除外)。一般情况下,能谈到和dealer的invoice价格接近就算不错了。当然invoice只是dealer理论上的成本,特定情况下dealer还会拿到厂家给的rebates,比如季末冲业绩任务或者车型升级旧车型清库存等,这时候谈到比invoice更低的价格也是可能的。
具体的砍价方式就看个人风格了。直接到dealer那里和销售谈价格的模式,基本上就是你出个价,销售跑去找经理,好几次来回,挤牙膏式的无限接近你给的价格,最终你用不卖拉倒走人的方式博一博最后一降,也就差不多了。
另一种比较耗时的方法,是把周边甚至整个州/省的全部dealer都找出来,然后逐个发邮件问:

接下来等dealer的报价做对比。有些dealer会强制捆绑一些升级项目,问清楚这些项目的价格是多少,然后从报价里去掉,这样才有可比性。通过这种方式找到给出最优价格的dealer,先别急着出手,把这个最优价格告诉其他dealer,看他们会不会match。基本上把这个过程重复两到三次,有些dealer直接放弃,最后剩下一两个杀红眼的不相上下,则再从其他方面考虑,做最后的决定。

想三年换一辆新车?试试Lease吧
Lease就是长租的意思 ,一般租期3年。我身边很多朋友都在用,算是一个很普遍的方式。我lease的时候选了无首付,当天谈好价格签好合同直接把新车开走(这里佩服一下美国成熟的信用体系对商业活动效率的极大提升)。第一个月后,收到第一期账单,才开始每月交两百多美金。三年后,选择还车或者按合同约定的价格把车买下来。
Lease的好处是每三年换一辆新车,有一定的灵活性或选择权。当然,买下来的车也可以随时卖出去,只是买卖车手续更为复杂一点,衔接没有那么无缝。Lease退车时只需打一个电话,厂商派人过来对车子做一个全面的检查,没有太大问题就把车子收回去了,没有什么额外的费用,买和卖所在地不一样也没有任何关系。如果Lease时买了附带的保险,即使车子有一些小磕碰也关系不大。
Lease有这么多好处,因此会比买稍微贵一点。即使dealer告诉你lease和买的价格一样,但实际情况是买下来的话,可能会有多一点优惠。如果追求最低价买入并长期持有一辆车,lease则不是一个好的选择。lease还有里程限制,我在美国时,标准的条款是三年给36000 miles,超过了要补钱。如果只是代步通勤偶尔到郊外旅行,这个里程数是足够的。最后,对于一些过来读一年或两年研究生的留学生来说,因为不确定自己是否在这边会住满三年,所以三年期的lease并不太适合,虽然三年没到可以转租出去,但这样便已经失去了Lease本身最重要的便利性。
置换(Trade-in)可以省税
如果买车时把自己原有的车卖给(trade-in)同一个dealer,卖车的钱可以用来抵扣税款。打个比方,要买的车是3万,按5%的税率算,本来要交$1500的销售税;如果原有的车卖1万,则买车要交的销售税则按2万(3万减去1万)来算,即$1000。所以把自己原有的车卖的越贵,可以省下越多的税。卖车也可以货比三家,而不是让dealer说了算,我在美国的经验是Carmax一般会给到市场最好的回收价,然后我就拿着Carmax的报价去找dealer要match,屡试不爽。
决定是否卖车,另一个参考因素是车子的折价,不同车子不一样,但几乎所有新车在第一年掉价最厉害,所以可能的话尽量不要在第一年后卖。下图是从网上找来的斯巴鲁Crosstrek新车的折价曲线,可以看出第一年掉了快15%,第二年缓了下来,第三年和第四年几乎是平的,也就是说,第三年和第四年卖车子能拿到的价格是一样的,第四年卖车比在第三年卖车,相当于可以白开一年的车了。

买车的时点
在季末或者车型更新换代之际买车最有可能拿到比较好的折扣。我买森林人的时候是第一季度末,有一个dealer直接就跟我说他们在冲业绩希望做到全城销量第一,无论其他dealer给我什么价钱他们都会给的更低,dealer用的词不是match,而是beat。另一个例子,大家知道特斯拉是不讲价的,网上写多少钱就是多少钱。我买特斯拉的时候,下单时间是3月底了,下单第二天我收到一通电话后,当天就去把车提了(详见下面朋友圈截图)。最后还是和特斯拉有关的例子,为了拖我的房车,需要卖掉特斯拉买个皮卡,又是三月底,福特dealer给我特斯拉的trade-in报价居然比我当时买还多了$2000;接着皮卡也是以超低价卖了给我,我为什么知道?因为第二年这个福特dealer打给我,想按原价买回我用了一年开了一万迈的同一辆车。(当然皮卡这个故事也和疫情有关,买的时候疫情刚开始需求很低,一年后因为各地停工供给短缺加上政府印钱太多,市面上皮卡价格都上了天)

最后,总结一下 –
- 在北美必须要有车,所以来之前尽可能就做好买车租车的准备。
- 有钱直接买豪车,买越贵感觉自己赚的越多。
- 平民车型也可以多尝试国内没有或因为进口比较贵的款式,比如丰田以前的子品牌Scion,福特野马,斯巴鲁等。
- 买车前到比价网站做功课。
- 置换可以省税。
- 等到买卖车的最佳时机,买车选季度末或车型换代之际,卖车看折价曲线。
- 总想着开新车,lease是不错的选择。
希望大家买到称心满意的座驾!
-END-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