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创,请勿转载
上回说到,快三岁的儿子到了不得不去上学的时候。我们做了一番研究之后,决定给他选择一所法语学校,感兴趣请移步这里回顾我们择校的心路历程。这算是身处加拿大的一种顺势而为,毕竟法语是官方语言之一,这里又有很多不错的法语学校和资源,以后孩子在加拿大生活懂法语也算是一项实用的技能。
我们平时在家用中文和儿子沟通,虽然他认知每一个事物的时候我们会顺便提及其英文,但他在英文会话上是一片空白。因此,我们也曾担心儿子英语都没学好就学法语,英语跟不上怎么办;而且我们不懂法语,恐怕不能及时了解学习进度,以后更无法对他进行辅导。但反过来,与其让儿子去一个英语环境,让他一入学就在语言上感到存在劣势进而影响表达的自信心,还不如让他和其他同学(大部分来自英语家庭)站在同一语言起跑线上。
我们也咨询过一个华人家庭,和我们一样的情况,小孩能在多语言环境中适应的很好;英语的话,和同学课下的玩耍交流以及在英语大环境下长大,是很自然就能掌握的母语,无需过多担心。
以上种种,坚定了我们的选择。
把申请书填好,附上一张近期的照片,很快就收到了回复,校方预约时间做一个面试。我们看到面试的内容是让小孩做一些简单的小活动,无需准备,也就没太放心上。
面试那天,帮儿子换上比较素的衣服,尽量符合学校对在校学生的着装要求。因为疫情,学校要求只能由一位家长陪同,我们决定由爸爸出战,因为一方面妈妈已经紧张的不行,另一方面如果爸爸都能找时间带小孩去面试,更体现了整个家庭对于小孩教育的重视(爸爸是个心机boy无疑了)。于是爸爸也终于有机会换上一年多没穿的稍正式点的衣服。
到了学校,进门登记,然后被安排到一个小房间里面等待。儿子一开始有点懵,但看到房间角落的一盒盒蜡笔就兴奋起来,跑过去又看到窗外在下雪(没错,卡城的五月还可能飘雪,就是这么任性),他就指着窗外一直说下雪了下雪了。然后有一个老师进来,自我介绍后,开始和儿子打招呼,可能因为是英文,儿子头都不转过去,继续喊着下雪了。。。我就提醒他,看到人要做什么,他朝着窗外雪花挥了挥手,说了句Hello。。。出师不利,我赶紧跟他说老师要给他蜡笔,终于把他的注意力拉回来,然后就开始测试了。
第一项拿出来的是一个木制玩具,把不同的汽车放到对应形状的坑里,因为家里也有类似的玩具,儿子很快就把坑都填好了。老师有点惊讶,开始问每个汽车的颜色,我在一旁翻译问题,儿子用中文回答,然后我问英文怎么说,他就把英文也说出来。讲了大概五六个颜色吧,就进入了第二个项目。
我一看第二套玩具就慌了。那是一套串珠类的游戏,家里也有类似的,但儿子没有很喜欢,买回来碰过几次就封尘了。老师开始在儿子面前演示怎么把线穿过去,然后把穿过的线头在另一端拉出来,但儿子压根就没看过老师一眼,自己在那里瞎摆弄。他自己懂得把线穿过去,但不懂怎么在另一端抽出来,而那正是老师要教的,顺便看看他会不会把注意力放在观察上面,但因为老师讲的是英文,儿子就当背景音了,依然我行我素。我提醒了他一下,他就瞄了一眼老师,又转头弄他的。。。这一关不算很成功。
接下来老师拿出来一张画着26个英文字母的纸,随机指了几个,儿子对答如流;老师又拿了另一张纸,有0到9十个阿拉伯数字,再次随机指了几个,再次对答如流。老师这个时候脸上表情透露出一股欣喜,说这小孩很academic,还问我他什么时候学会那些字母的。我说大概一岁半吧,我们没有教,只是他那个时候每天对着一个玩具电脑在那里按,每按一个字母或数字就会发出对应的读音,潜移默化就学会了。
然后到了儿子期待已久的蜡笔环节,但老师拿出来的是一张涂色纸,上面印了各种水果,问了各种水果叫什么名字,应该涂什么颜色,然后就让儿子自己挑蜡笔去涂,这些都轻松过关,但他还不是很会在规定的形状里涂色,随便涂了几下就喊着要画画,老师就拿出了一张白纸给他开始画。
终于等到这个时刻儿子也不客气了,马上拿出看家本领,画了他在家天天画,累计画了有几百上千个的洗衣机干衣机和垃圾桶。。。老师倒是很欣赏,说这小孩很特别,这个年纪的小孩主要还在涂色的阶段,但儿子倒是直接就画起了形状,而且还能画出清晰的轮廓了。然后问我他还会画什么。。。我囧了一秒钟,说其他的不会了,我也不敢教,因为自己画的太丑怕影响他审美,洗衣机这些就是个方形所以我才教了一下。。。老师觉得有点好笑,然后就试探着问儿子能不能画一个雪人,他一听雪人,可能和外面正在下雪也有关系,突然兴致勃勃,下手就来一个大圆,然后在大圆下面画了两个小圆。我知道他是把垃圾桶的轮子搬到了这里,但老师不知道,觉得他画的大方向很符合逻辑,就问儿子雪人的手在哪,儿子竟然在大圆的两端画了两个小圆,然后老师问脚呢,儿子就一直指着一开始画的两个小圆, 我赶紧解释给老师,说那个就是,也不管雪人其实是没有脚的了。然后老师再问,雪人的头发呢,儿子马上在大圆的顶端涂了很多线,整个雪人画下来,虽说没有细节,但各部位的位置以及对称度都是对的,我自己也有点惊呆了。
短短20多分钟,做了这么多活动,老师说就到此为止吧,然后我就提醒儿子说谢谢,儿子直接对老师说了句 Thank you,然后马上挥手说拜拜,毫不恋战。
就这样,儿子人生的第一次面试结束了,走的匆忙,忘记请老师把刚才画的几张纸留下来,有点小遗憾。
这次面试我们最担心的,其实是儿子与陌生人的沟通。因为疫情,儿子从没去过托儿所,又因为刚搬到加拿大不久无亲无故,他基本是在只有爸爸妈妈环绕的环境中长大的,缺少社交训练。所幸学校本来就支持多语言学习,知道我们在家只讲中文还鼓励我们要一直坚持,其他语言交给学校和孩子自己就行,所以面试中也允许我做翻译,传达面试老师的意图。从儿子的角度来看,估计他根本就忽视了老师的存在,整个过程就是爸爸和他平时的沟通和玩耍,试想如果没有语言的隔阂,让老师来直接指示儿子做各种活动,儿子就未必那么配合了。
从面试过程中不难看出学校看重什么 –
第一是认知能力,包括形状,颜色,字母,数字;第二是动手能力;第三是观察和学习能力;第四是想象力;第五是社交能力。这些都可以从上面的活动中找到对应,但各种能力的要求程度,就不得而知了,这也是面试老师的一个感性认知吧,比较主观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