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创,请勿转载
今年春天美国疫情到达第一个高峰,大部分人家里蹲的时候,我们却准备从德州搬家到加拿大。在脑子里演练了很多遍,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方式有效避开三千多公里路上的各个风险点 – 坐飞机,住酒店,上公共厕所,餐厅吃饭。所以最后决定买个新房车,做好清洁,一路北上。因为房车本身能装不少东西,也刚好适合我们的举家搬迁。
于是花了一个星期时间做研究,看Youtube视频学习,确认购买的车型。考虑到灵活性和性价比,最后决定购买拖挂房车,而不是自行式房车,这样在只开一辆车的情况下,只要把房车在营地停好,与拖车的连接断开,便可以只开着前面的拖车(皮卡)到处浪了。经过全德州大范围询价砍价,我在五月份入手了福特F150皮卡作为拖车,而我买的房车是2020版Winnebago Micro Minnie。从此,开始体验在路上有房有车的优越感身心俱疲。

拍摄于 Kootenay National Park Redstreak 营地
驾驶
拖挂房车和自行式房车最大的不同,就是牵引车和房车是两个个体,通过中间一点连接起来(第五轮除外),而不像自行式房车把房子直接盖在拖车车架上面。这导致了三个主要的问题:
1. 长,宽,高,重。皮卡本身就比轿车长一些,加上房车的长度,全长最少都有14米。开车时需要非常谨慎,特别是在转弯时要预留比较大的空间,以免磕碰到路上的其他车或物。加油时进加油站最好等最边上的位置,离开时如果预留的空间不够,房车车身还可能撞上油桩。房车基本都比拖车本身更宽和更高,但因为人在拖车里,遇到狭窄的路道或者较矮的桥或隧道,很难判断后面房车的通过性,如果路桥本身有标注宽度长度那还好一点,但一是要谨记自己房车的尺寸,二是精神高度紧张小心看指示牌也很容易疲劳。还有,平时油门刹车踩的猛和急的朋友,需要更长时间适应,因为拖着一个起码5000磅的重物,起步慢是常态,提前缓慢刹车是常识,至于超车,那是不能常有了。
2. 摆尾(Sway)。力的作用是相互的。一般情况下拖车拉着房车向前跑,但别忘了房车也可以反过来拉拽拖车。如果拖车引擎力量不足,却拉着比它本身重很多的房车,在高速行驶中一阵强侧风吹过,拖车可能会被房车向侧后方拽出行车道甚至翻车,十分凶险。所以一定要确保拖车的性能参数足够牵引所要拖的房车,同时加装Weight Distribution and Sway Control System来减少摆尾,但最重要的,还是控制好车速。
3. 倒车。因为牵引车和房车不是一体的,只靠中间一点连接,倒车时,向左打方向盘,拖车向左后方走,房车却转向右后方,十分反习惯;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房车调正了,发现拖车还是歪的,接着想把拖车调正,房车又跑偏了。这个非常考验对自己车的了解和经验。(请根据下图脑补一下所谓的手忙脚乱)
以下推荐来自Youtube一个很好的教程,多看几次对拖挂车倒车有一些帮助。
使用
启用和设置拖挂房车的过程非常繁琐,就算是熟手,每次还是需要20到30分钟来完成整个流程。在启用拖挂房车时,最麻烦的就是与牵引车的连接。由于连接的部件都是钢铁,丝毫没有弹性空间,两车对接的位置,前后左右高低都必须刚刚好才能成功。我在使用初期多次遇上某些部件卡住不动的情况,十分崩溃。

在营地设置房车,遇到不是很平的地面,要在车轮下垫东西,来回折腾也十分耗时。最后从营地离开,排空和清洗黑/灰水箱也很需要耐性 – 每次把黑/灰水箱放满要大概五到十分钟,然后放空,再重复3到4次。这个过程要一直看着,不然放太满会倒灌到房车里,放不够的话水的势能又不够带走黑/灰水箱里的脏物。
还有,一开始在营地过夜还是有一些小担心的。一个是在野外,可能遇到野生动物,也不像住酒店有保安人员。据观察在外面露营的人都带枪带狗,没有的话心里有点虚。另一个是遇到下大雨刮大风,睡在房车里一整夜都感觉到阵阵摇晃,很没有安全感。
维护
即使在北美这个家庭居住面积非常大的地方,除非自己家旁边留有了一块平坦的小空地(现在开发商统一规划的小区都不会有),只能把房车停在专门的停车场,费用大概是50到100美金一个月。这些停车场都在比较偏远的城郊,所以每次要用都不太方便。加上这些地方缺乏维护路况较差,轮胎被钉子石子扎的概率很高。(中招过一次,把房车连接好要出发,发现拖车左后轮没气了。。。)
因为大多停在室外,最大的威胁就是极端天气。我们刚搬到加拿大一个月,就下了一场网球大的冰雹,第二天去停车场查看,发现房车顶上的电视天线和一些外饰被砸坏,天窗直接被砸穿,车内包括床垫多处进水(但还好水量不大没有渗透进中间的结构层),一片狼藉。幸好冰雹前一天恰巧买了保险,最后花了五千美金去修理,但即使财产没有太大损失,找人修理的过程也是耗时耗力。

如果比较长时间不用,需要把电池和丙烷罐拆下来带回家保管,如果不是用锂电池,还要定期给电池加水维护。
如果居住在下雪的地方,冬天来之前要做冬季处理(Winterize),主要是防止水管破裂,通过打气来排空房车整个水路系统里的水,或者在水管里注入防冻液。找人做要100美金,当然自己有时间也可以做。
在温暖潮湿的地方又有不一样的问题,比如车厢夹层发霉,虫鼠多,如果停车场没有做好害虫防治,车子放久了,可能下一次去用打开门时会有很大的惊喜吧(以惊为主)。
最后一点,如果需要到房车车顶作业,两米多的高台,狭小的向两边稍微倾斜的“平面”没有任何扶手,对于畏高的我来说是极大的挑战。
成本
最便宜的拖挂房车小一万美金就能买到,但因为是拖挂,需要配置皮卡或拖力较大的 SUV 来作为拖车。当然也可以直接买自行式房车。自行式房车分 Class A,Class B,和 Class C。最便宜的 Class C 新车大概五六万美金。房车顶级品牌 Airstream,最小的拖挂型号起价是四五万美金,20尺以下,没有厕所,基本就只是放一张双人床的空间。大的接近20万美金(还依然是没有引擎的拖挂)。至于自行式房车Class A和Class B,则是相对于拖挂和Class C更贵的选择。
除了房车本身的价格,购买房车时需要考虑到以下的成本:
1. 机会成本。如果使用频率不高,一年开着去玩两三次,其他时间放在停车场,那么相当于几万美金一直在贬值,而不是在银行里赚取利息。
2. 配件。买了房车之后,要配置不少装备,刚入门的话需要预备大约两千美金。
3. 保险。每个保险公司对于房车保险的定价方式不太一样,不像汽车那么标准化和公开透明。但大原则是原有的汽车保险会覆盖责任险,房车保险不包责任险,而主要是财产险。有些保险公司还是会把责任险加进去,主要针对的是房车在营地停下来了之后,可能造成的对他人伤害或他人财产损失,和我们为住所买的 Property Insurance 一样。和几家保险公司询过价,一个两万美金的房车,每年的保费是150到400美金之间。
4. 维修。前面提到我的房车被冰雹砸了,主要是外部的附件受损,最后保险公司赔了五千美金,已经是车子的四分之一价格,这主要是因为北美人工贵。保险公司保的一般是意外造成的损失,房车内部的配件,比如冰箱,空调,电视,卫浴等等,坏了要修要换基本都是自己掏钱了,或者通过买更贵的保险来得到保障。
5. 保养。停车费前面说了,一个月50到100美金。洗车也更贵一点,因为很难找到专门洗房车的洗车店,自己洗也行,如果不怕爬上车顶操作的话。
6. 出行。虽说不用住酒店了,但进营地也不是免费的。还有,拖着那么重的一个“房子”到处跑相当耗油。皮卡加上房车本身至少几千磅的重量,四个小时内的短途出行,一来一回大概烧掉两箱油,每箱36加仑。
结语
房车既满足我们对于露营的需求,对比纯粹搭帐篷又提高了舒适度,作为一个让人舒适地打破空间限制的工具,许多人向往的同时,真的用起来却会发现有很多“坑”,或者说隐形的限制和成本。当然,再大的困难也挡不住追求自由的心。虽然适应时间会比较长,但用几次熟悉了以后,问题便慢慢不复存在了,取而代之的是享受使用房车的整个过程。
房车比较适合处在慢节奏生活状态的人,它不是一个跳上去三秒钟发动一脚油门上高速的交通工具,而是让人无论到了哪里,都不得不放慢,停下来,在青山绿水中,平静的做个饭,看个书,小憩一会,忘记赶路,忘记时间的流走。
所以,如果你觉得上面提到的各种挑战,麻烦,以及挫折都不算事,那么恭喜你,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你享受房车的乐趣了,赶紧入手吧!(或者先租一个试试!)
房车新手入门全系列轻松看懂:劝退 | 安全 | 拖车 | 净水 | 电/气 | 排污 | 固定 | 轮胎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