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创,请勿转载
这篇文章围绕着我最近回味无穷的一道菜展开:
用50片海胆炒饭,
原料只花了$30加元。
你没看错,
人民币¥150的价格,
吃到了海胆比米粒还多的一锅炒饭。
盛一碗出来感受一下。

平时日料店里吃海胆,都是摸着钱包点单,一片片细嚼慢咽。像这样狼吞虎咽的吃海胆,还是头一次。酒足饭饱之余,我们来了解一下加拿大海胆。
加拿大西海岸盛产两个品种的海胆,绿海胆和紫海胆。绿海胆个头较小,以其特有的甜味而闻名。捕捞时间从9月开始,至次年2月。它们存在于北半球,在华盛顿州北部、向北延伸过BC省和阿留申群岛 (Aleutian Islands),西至北海道和韩国的太平洋盆地范围内均可找到。紫海胆是体型最大的海胆,最佳捕捞时间是10月至次年4月。紫海胆是北美特有的品种,从阿拉斯加东南部至下加利福尼亚州的太平洋沿岸均可找到。

浑身是刺的海胆在大自然只有少数天敌,除了人类之外,海獭是其最主要敌人。早在百多年前,由于海獭皮毛被视为珍贵的御寒佳品,海獭几乎被捕杀殆尽,导致海胆数目泛滥,吞噬了大量的海藻。海藻的减少意味着赖以生存的其他生物无法存活,生态的多样性不保。于是70年代初,科学家尝试人为的从阿拉斯加迁徙海獭到BC省附近海域,效果是显著的。海獭数量从1972年的89只,增长到了2017年的8000只。

随之而来的是,海獭爱吃的海产,比如:海胆、螃蟹、海参、蛤蜊数目大大减少(当之无愧的老饕好嘛,这么会吃)。粗略估计,渔业因此每年损失700万加元,政府和科学家认为值得,眼见着海洋物种数量比原先增加了37%,更茂密的海藻吸附二氧化碳,对抗全球气候变化,这也从一个侧面看到加拿大为保护生态作出的努力。
至于海胆,我们就且吃且珍惜吧。
寒冷的秋冬季是海胆盛产的时节,不同于我们印象中的撒网捕鱼,海胆的捕捞要靠执业的潜水员一颗一颗用手捡回来。想象加国的冬天,冰冷的海水,潜水员潜入深海作业,有没有一种敬意油然而生?当然,这是高风险高回报的工作,听闻潜水员在旺季每周可赚高达$6000的薪水。
在手工捕捞 (hand-harvest fisheries) 的过程中,潜水员可以精准控制捕获的内容,捞上来的只有海胆,而不会把周边的其他生态都一并破坏了。

捕获的海胆根据里面的腺体颜色、形状和质感分为三个等级:
A级 – 金色,黄色或橙色。奶油质地,口感紧实,带有新鲜的海洋香气和甜味。每一片大而完整。高档寿司店里吃到的就是这个级别的海胆。
B级 – 金色,黄色或橙色,但不及A级明亮。奶油质地,口感紧实,单件较小,但基本上完好无损。海洋香气和甜味都绝佳。主要用在特色寿司和其他菜肴中。
C级 – 深黄色或橙色,甚至趋于褐色。质地柔软,略带坚果味。单片可能有破损。可用于与其他原料(例如汤和酱料)混合的菜肴中。

开篇说到我只花$30加元炒了一锅海胆饭,用的就是C级海胆,除了颜色不那么好看,每片不那么完整,它的口感和鲜度都是一级棒的。加热过的海胆家中小朋友也能一起享用,是一道简单营养的菜肴。顺手贴一个我的懒人海胆炒饭食谱。
1. 4个鸡蛋,炒至半熟盛起。
2. 约50片海胆略为煎一下备用。
3. 油锅下葱花,加盐适量,倒入白饭(不用太多,主角是海胆),饭炒热加入鸡蛋,打散,让半熟的蛋液包裹米粒。
4. 海胆下锅一起翻炒几下,倒入些许酱油提味,完成!
可能你会担心大口吃海胆,身体能否消受。其实海胆虽口感像极蟹黄,但它吃起来却对身体没有什么负担。
以下摘自百度百科,”海胆黄含有的蛋白质由17种氨基酸组成,不但品质好,而且量大。每百克海胆黄含蛋白质20克,此量几乎为鸡肉、瘦猪肉、鱼类和蛋类食品蛋白质含量的两倍。脂肪含量是7.2克,其中主要是对健康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和磷脂。矿物质钙、磷的含量极为丰富,比牛奶高得多。海胆黄含有大量动物性腺特有的结构蛋白、卵磷脂等活性物质,具有雄性激素样的作用,能提高性功能和改善智力。研究表明,海胆黄能降低人体内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,有提高机体免疫力、稳定血压和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,因此,具有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功能。”
长话短说,海胆适合全家老小食用。
我们虽身处加拿大内陆,好在离温哥华只有10小时车程,飞行1个多小时。卡尔加里约有10万华人,使得本地华人团购非常活跃,新鲜的海产每周从BC省甚至世界各地运来。有兴趣的小伙伴加我们公众号,拉你入群(非广告)。
经历了加国漫长而寒冷的冬天,我只想说,没有什么比美食更能治愈心灵了。
-END-
